在水产养殖规模化发展背景下,尾水含有的残饵、粪便等污染物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之一。据广东省数据显示,仅顺德区 15 万亩养殖池塘年产生尾水量超 1 亿立方米,若直接排放将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。本方案基于 “分类治理 + 智能管控” 理念,适配 30 亩以上规模化养殖场与 30 亩以下分散养殖场景,通过 “感知 - 处理 - 联动 - 运维” 全链条智能化升级,实现尾水 “达标排放、循环复用、成本优化” 三重目标。
一、行业核心痛点与合规要求拆解
(一)四大核心痛点
基于重庆永川、广东顺德等多地实践调研,水产尾水治理普遍面临以下难题:
| 痛点类型 | 具体表现 | 数据支撑与影响 |
| 排放合规风险高 | 传统治理依赖人工调控,COD、总磷等指标波动大,广东新规实施后超标排放罚款最高达 50 万元 / 次 | 某水产企业因尾水总磷超标 3 倍,被罚 28 万元,且暂停养殖资格 1 个月 |
| 治理成本居高不下 | 规模化养殖场单亩治理成本超 2000 元,30 亩以上养殖场普遍存在资金缺口,永川区 2.09 万亩待治理池塘资金缺口达 2800 万元 | 传统工艺运行电费占运维成本 60%,某 166 亩养殖场月均电费超 350 元 |
| 运维效率低下 | 依赖人工每日巡检设备与水质,单次巡检耗时 2-3 小时,设备故障发现滞后超 12 小时 | 某养殖基地曝气机故障未及时发现,导致尾水处理效率下降 40%,超标排放 3 天未察觉 |
| 数据割裂难追溯 | 水质数据与设备运行数据分散存储,环保检查时需人工整理近 3 个月数据,耗时超 5 天 | 某养殖场因无法提供连续水质监测数据,错失环保补贴申领资格 |
(二)刚性合规要求
当前多地已实施强制性标准,核心指标需严格达标:
广东省 DB44/2462-2024 标准(2024 年 5 月实施):淡水养殖尾水一级标准要求 COD≤60mg/L、总磷≤0.5mg/L、悬浮物≤50mg/L;
分级管控要求:30 亩以上养殖场需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联网备案,30 亩以下需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就地消纳。
二、解决方案核心架构与技术实现
本方案构建 “四层智能管控架构”,融合 “藻菌共生”“三池两坝” 等成熟工艺与边缘计算技术,实现治理过程全智能化。
1. 感知层:多维度数据精准采集,适配场景差异
针对不同养殖规模设计差异化采集方案,确保数据实时性与准确性:
规模化养殖场(30 亩以上):
水质参数:通过哈希氨氮传感器(测量范围 0-10mg/L,精度 ±0.01mg/L)、梅特勒 - 托利多溶解氧传感器(响应时间<3 秒)采集 COD、总磷、溶解氧等 6 项核心指标,每 5 分钟刷新 1 次;
设备状态:通过AIOTEC 边缘网关接入格兰富水泵(流量 0-50m³/h)、西门子曝气机(功率 0.75-5.5kW),实时采集运行功率、流量等参数;
排放监控:在总排口安装超声波流量计与在线监测仪,数据直接对接环保平台。
分散养殖场(30 亩以下):
采用 LoRa 低功耗温感、pH 传感器(待机时长 1 年),接入 “一池一渠” 生态处理系统,每 30 分钟采集 1 次关键数据;
通过网关从简易水质检测设备间接获取数据,降低硬件投入。
合规设计:所有传感器均通过 CMA 认证,数据符合环保部门联网要求,采样频率满足 “每 2 小时至少 1 次有效数据” 的备案标准。
2. 边缘处理层:本地智能决策,降低云端依赖
依托边缘计算网关实现毫秒级响应,核心功能包括:
工艺智能调控:
藻菌共生工艺联动:当氨氮>2mg/L 时,自动提升曝气机功率至额定值的 80%,同时开启藻菌共生床循环泵,污染物去除效率提升 30%;
三池两坝优化:通过沉淀池液位传感器数据,自动调节排污阀开关频率,悬浮物去除率稳定在 85% 以上。
异常预警与处置:
水质超标预警:当总磷>0.5mg/L 时,网关 10 秒内触发本地声光报警,并通过 4G 网络推送短信至管理员;
设备故障自修复:水泵流量低于阈值 30% 时,自动重启设备,修复成功率达 72%,避免人工干预延迟。
离线运行保障:支持本地存储 7 天数据(容量≥16GB),网络恢复后自动补传,确保数据不丢失。
3. 应用层:多端协同管控,数据全链路贯通
构建 “云平台 + 移动端 + 监管端” 三级应用体系:
智慧云平台(顺控自华架构适配):
可视化监控:实时展示水质动态曲线、设备运行状态,支持 10 万 + 点位同时在线监控;
合规报表生成:自动生成日 / 周 / 月水质报告,数据符合 DB44/2462-2024 标准格式,导出时间<1 分钟;
工艺优化建议:基于 3 个月历史数据,推荐曝气机最佳运行时段,降低能耗 15%-20%。
移动端小程序:
远程控制:支持一键启停水泵、调节曝气机功率,响应延迟<2 秒;
预警推送:异常信息 5 秒内送达,附带定位与处置指南。
监管对接端口:
按照环保部门要求,实时上传排口监测数据,数据传输有效率≥99%;
提供历史数据追溯功能,支持近 1 年数据查询与导出。
4. 运维层:全生命周期管理,降低综合成本
建立 “预防 + 远程” 运维体系,大幅减少人工投入:
设备健康管理:
预测性维护:通过水泵运行振动数据,提前 7 天预警轴承磨损故障,故障率降低 60%;
批量运维:支持 500 台以上设备远程固件升级,单次操作耗时<30 分钟。
成本优化工具:
能耗分析:自动统计各设备耗电量,识别 “低效运行” 设备,某养殖场通过优化年省电费 2.3 万元;
耗材管理:根据处理水量自动计算滤料更换周期,避免提前更换造成浪费。
三、关键工艺适配与实施规范
(一)分级工艺选型
| 养殖规模 | 推荐工艺 | 核心设备配置 | 处理效果 | 成本参考 |
| 30 亩以上 | 藻菌共生 + 三池两坝 | 藻菌共生床、曝气系统、边缘网关、6 参数传感器 | 总磷去除率≥75%,COD 去除率≥65%,节水率 80% 以上 | 建设成本 2000 元 / 亩,运维成本 0.3 元 / 吨水 |
| 30 亩以下 | 一池一渠 + 种养结合 | 生态沟渠、净化池、低功耗传感器 | 悬浮物去除率≥80%,达标排放 | 建设成本 800 元 / 亩(含池塘改造),运维成本 0.1 元 / 吨水 |
(二)实施流程与周期
现场勘察与方案定制(1 周):
核查养殖面积、现有处理设施、周边水体环境,参照 “一场一策” 原则制定方案(如山地养殖场增加液位平衡设计);
确认环保备案要求,预留监管数据接口。
设备部署与调试(2-3 周):
规模化场:安装网关与传感器(避开养殖区投料点),调试工艺联动逻辑;
分散场:采用免开挖方式铺设生态沟渠,传感器安装高度距水面 0.5 米。
系统联调与备案(1 周):
测试数据传输稳定性(连续 72 小时无丢包),校准传感器精度(误差≤5%);
完成环保平台备案,确保数据上传合规。
培训与试运行(1 周):
培训管理员使用云平台与小程序,掌握预警处置流程;
试运行期间每日比对人工检测与智能监测数据,偏差超 10% 及时校准。
四、方案核心价值与数据支撑
(一)环境效益
规模化养殖场尾水 COD、总磷排放浓度分别稳定在 50mg/L、0.4mg/L 以下,优于一级排放标准;
循环利用率提升至 80% 以上,100 亩养殖场年节水超 10 万立方米。
(二)经济效益
运维成本降低:人工巡检频次从每日 1 次降至每月 2 次,100 亩场年省人工成本 3.6 万元;
能耗优化:曝气机智能调控后,单台年节电 550 度,50 台设备年省电费 2.2 万元;
补贴申领: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可获每亩 1000-2000 元财政补贴,永川区已争取中央补助超千万元。
(三)管理效益
故障响应时间从 12 小时缩短至 5 分钟,设备完好率提升至 98%;
合规报表生成时间从 5 天缩至 1 分钟,环保检查通过率 100%。
五、适用场景与典型案例适配
| 适用场景 | 方案亮点 | 参考案例 |
| 珠三角规模化鱼塘 | 藻菌共生工艺 + 5G 联网,适配高密度养殖 | 顺德 5 万亩池塘智慧管控项目,尾水回用率 85% |
| 渝西山地养殖场 | 山地型三池两坝改造 + 北斗短报文通信 | 永川来苏镇示范基地,治理后水质达标率 100% |
| 长三角稻虾共作区 | 一池一渠 + 种养结合,低投入适配分散养殖 | 全椒县 3000 亩稻虾池改造,尾水零排放 |
| 集约化工厂化养殖 | 闭环循环系统 + 实时监控,适配高污染负荷 | 中山某工厂化养殖场,COD 去除率达 70% |